关于征集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

         绿        

关于征集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

 

各会员单位、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‌:

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,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在引领技术创新、规范行业秩序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现组织开展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征集工作,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征集范围

围绕以下重点领域,提出具有前瞻性、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标准项目建议:

一)标准类型

技术标准:涵盖绿色低碳工艺、能效提升技术、污染防控方法等领域的技术规范;

管理标准:包括碳排放核算、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认证、环境绩效评价等管理体系要求;

工作标准:涉及项目评估、实施规程、服务流程及操作指南等

二)工业重点领域

1.低碳转型与碳管理

碳利用及储碳技术(碳捕集利用及封存、生物固碳等);

减碳技术(高耗能领域燃料替代、原料减碳等);

无碳能源体系(核能、风光储一体化、绿氢制备与工业应用);

低碳认证(产品碳足迹、园区碳中和评价等)。

2.能效提升与智慧节能

用能设备能效提升(绿色电机、高效变压器、节能空压机等);

能源系统优化(工业微电网、余热余压跨行业协同利用);

智慧能源管理(能耗数字化监测、AI节能诊断平台接口规范);

节能工艺改造(清洁燃料燃烧控制、高温流程热效率优化)。

3.资源集约化利用

资源节约技术(工业废水再生回用、循环冷却水近零排污等);

资源节约装备(高浓污水处理设备、智能计量仪表等);

资源节约管理(行业水效对标、管网漏损智能监测系统)。

4.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

清洁工艺替代(绿色机械加工、无胶印刷技术等);

设备延寿修复(激光熔覆再制造、防腐材料涂装工艺);

新型污染防控(DOCs源头削减、纳米催化氧化技术)。

5.资源循环与综合利用

再生资源领域(废物利用原件拆解、生物降解塑料回收);

工业固废领域(制备建材、钢渣路基材料活性评价);

新型废料处置(废润滑油再生、电子废弃物贵金属提取)。

6.环境治理与监测技术

污染治理技术(新型膜分离除污、电化学脱盐成套设备);

环境监测体系(实时监测、快检方法);

环保产品认证(低碳标识产品、环境友好清单)。

7.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标准

工业物流低碳化(零碳物流园区建设规范、智能调度算法接口);

绿色设计服务(全生命周期碳核算工具、结构设计指南);

数字化赋能(区块链碳数据存证、工业物联网安全)。

8.前瞻性探索领域

负碳技术(碳捕集装置、碳汇项目监测);

新型低碳材料(新型材料、储能应用);

未来产业衔接(近零碳冶炼、绿氨能源替代)。

二、申报程序

(一)标准的制修订项目由标准需求者(行业内任何组织和个人)根据自身需求向协会提出标准制修订项目提案并填写《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书》。

(二)协会根据申报情况,组织征求有关单位、专家意见,召开立项论证会,提出是否采纳的意见。

(三)被批准采纳的团体标准,协会下达标准制修订计划,负责起草单位可提出标准起草工作组组建方案,经协会确认后成立工作组。工作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,标准的编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编写规则,同时编写《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团体标准编制说明》。

(四)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完成后,由对应的协会组织或工业节水、节能总体组在相关领域广泛征求意见及专家审查,并提交“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团体标准决策委员会”讨论审核。具体工作按《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》执行。

(五)通过审核的团体标准,由协会签发,统一编号,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备案。

、申报材料

(一)请各单位结合自身领域标准化工作情况,做好标准项目的申报工作。

(二)《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团体标准立项申请书》并加盖公章,一式两份报送至协会。

(三)2025年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团体标准随时进行申报、立项等工作。

、联系方式

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秘书处

联系人:彭莉  18610381536

电子邮箱:2362329771@qq.com

通讯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绿地1号楼609

 关于征集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.pdf

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书 .docx